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零污染礼炮”来了,科技让绚烂烟火与清新空气同在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5-09-10 10:12:07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80响礼炮的轰鸣声中拉开帷幕。今年的礼炮很特殊,应用的技术首次在重大纪念活动中亮相,能够实现“零污染”,即礼炮鸣放后没有固态外抛物,装药量更小,声音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在礼炮鸣响的蓝天里,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完成了一次精彩交融。

我国目前的礼炮技术主要采用高低压室结构和二次破膜的发声原理。电击发之后,先引燃高压室发射药,高压室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火药气体,达到一定压力后冲破高压室金属膜片,再经挡板上的限流孔进入低压室,点燃低压室发射药,当火药燃气达到一定压力后,冲破低压室的金属膜片,形成第二次破膜。最后,火药燃气进入炮膛并高速流动,形成响声和火光。

根据媒体对礼炮研制者、中国工业兵器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北方机械公司项目总师裴卫栋的专访,礼炮做到“零污染”,主要是将装药量控制在极小范畴,内部仅设一层轻薄薄膜。当火药燃尽时,膜片形成花瓣式开裂,既保证声响达标,又不会产生抛射物和烟雾。膜片的花瓣式开裂不会造成弹片乱飞,用较小装药量就能达到目标声级,将能量的出口从抛射物变成受控气流,气流在炮口塑造浑厚声响,整个过程不产生可见固体抛射物。

据此笔者不禁将视线从礼炮移向民间烟火,这套零外抛、少烟尘的思路,是不是能帮助我们少些纠结:若绚烂烟火与清新空气能够同在,禁放与否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科技角度看,只要是在“听响”的场景里,都可以应用电击发、少装药、破膜控流的技术。传统爆竹类产品已经在进行相应的改进了,例如在配方端采用低烟或无烟发射药,甚至可以用压缩气体替代火药,在减轻异味的同时,实现有声无渣。

真正困难的是彩色焰火。焰火要升空、要开花、要显色,离不开金属盐高温发光的化学原理,想一步到位做到“零排放”非常困难。但是,学界与业界在通过科技创新消除源头污染上一直在尝试,例如通过使用低烟推进剂、减少含氯配方、优化燃烧温度窗口等方法,降低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虽然做不到完全“零排放”,却能明显地拉近“热闹”与“清朗”之间的距离。

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零污染礼炮”的出现,说明生态环境目标可以有效推动科技进步。把环境友好融入设计理念,能够有效推动技术结构与工艺的改良。礼炮本不属于生态环境产业,但礼炮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直接可感的生态环境收益。这也提醒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迭代的科学技术也是重要推动力。而科技一旦给出能落地、可检验、够好用的替代品,传统习俗便能够长久保留下去。

也许在不远的某个夜晚,我们会在没有刺鼻烟味、没有满地碎屑的街角,看见烟火的光线与市民的笑意同时绽放。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